《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株洲清水塘区域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世行环评》)于2016年4月1日获得世界银行的审查意见,该项目区总面积为8.48 km2,区域东临响田路,西至京广高铁高架桥,北侧紧邻株洲冶炼厂,南侧毗邻湘江,分为响石岭片区、清石片区、铜塘湾片区、铜霞片区、清水片区、映峰片区、清水湖片区七个片区。
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循环公司”)委托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九方”)对清水、铜霞两个片区开展了详细的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并编制完成了《株洲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工程 清水、铜霞片区土壤污染详勘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土壤污染详勘报告”)。在“土壤污染详勘报告”基础上,循环公司委托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机国际”)对这两个片区进行了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清水、铜霞两个片区的场地详细调查、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与《世行环评》的相关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世行环评”中的相关内容需要更新。
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清水、铜霞两个片区的更新情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初稿已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和世行十大安全保障政策中的OP/BP4.01“环境评价”的要求,现将更新文件全本及总体结论公示,请关心本项目的社会公众对该报告书提出意见和建议。公示材料如下:
一、主要变更内容
(一)、技术路线
1、“异位稳定化/固化+阻隔填埋”土壤
对于“异位稳定化/固化+阻隔填埋”土壤,经开挖、运输、干化、除杂、破碎、异地稳定化/固化、养护、回填作路基,回填体四周进行防渗处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活性,阻隔重金属向周围环境迁移。
2、非敏感用地
(1)“异位阻隔填埋”土壤
对于“异位阻隔填埋”土壤,0~30cm土壤(耕表土层)经开挖、运输、干化、除杂、破碎、改良后运至环保大道施工段处用作路基回填用土;30~60cm土壤(非耕表土层)开挖后直接运往环保大道作路基回填用土,填土四周进行防渗处理,以阻隔重金属向周围环境迁移。
(2)对于非敏感用地的山林地区域,采用生态拦截技术,将收集的雨水用管道输送至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
3、敏感用地
(1)对于异位阻隔填埋土壤,耕表土层土壤经开挖、运输、干化、除杂、破碎、改良后运至环保大道施工段处用作路基回填用土;非耕表土层土壤开挖后直接运往环保大道作路基回填用土,填土四周进行防渗处理,以阻隔重金属向周围环境迁移。
(2)对于换填土壤,耕表土层土壤经开挖、运输、干化、除杂、破碎、改良后运至铜霞片区非敏感用地低洼地段回填;非耕表土层土壤开挖后直接运往铜霞片区非敏感用地低洼地段回填。
(3)对于原位稳定化土壤利用成套原位稳定化系统进行原位机械搅拌混合,原位养护经检测合格后进行表层粘土封盖处理。
(4)对于生态修复土壤,采用种植耐重金属的植物进行原位修复。
4、本项目土壤改良、稳定化/固化利用霞湾港(排污渠)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已建稳定化/固化场。
5、本项目不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异位稳定化/固化土壤(浸出超标土壤)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污染废水、洗车废水及稳定化/固化场地冲洗废水运至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厂处理。
6、对治理完成后的受污染开挖地块及换填完成后的换填区进行生态恢复,开挖地包括异位稳定化/固化地块、异位阻隔填埋地块、换填地块、原位稳定化+生态恢复地块。清水片区生态恢复面积共415486m2。
注:
1、耕表土层含有大量植被根系,不能直接回填,耕表土一般为0.2~0.5m,本次设计对于异位治理土壤的耕表土层厚度暂按0.3m计算,施工时以清除全部耕表土层为原则,现场确定耕表层厚度。
2、异位稳定化/固化(YW)土壤是指土壤中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Pb>1.0mg/L或Cd>0.1mg/L或As>0.5mg/L的受污染土壤。
3、异位阻隔填埋(YG)土壤是指现状为非山林地的非敏感用地,以及规划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R21)、服务设施用地(R22)、中小学用地(A33)、体育场馆用地(A41)和水域(E1)的敏感用地区域,土壤浸出浓度Pb≤1.0mg/L且Cd≤0.1mg/L且As≤0.5mg/L,总量浓度Pb>600mg/kg或Cd>30mg/kg或As>60mg/kg的受污染土壤。
4、换填(H)土壤是指指规划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R21)、服务设施用地(R22)、中小学用地(A33)、体育场馆用地(A41)和水域(E1)的敏感用地区域,土壤浸出浓度Pb≤1.0mg/L且Cd≤0.1mg/L且As≤0.5mg/L,总量浓度介于敏感用地清理目标值和非敏感用地清理目标值之间的受污染土壤。
5、原位稳定化(Y)土壤是指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的敏感用地区域,土壤浸出浓度Pb≤1.0mg/L且Cd≤0.1mg/L且As≤0.5mg/L,总量浓度Pb>600mg/kg或Cd>30mg/kg或As>60mg/kg的受污染土壤。
6、生态修复(S)土壤指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的敏感用地区域,土壤浸出浓度Pb≤1.0mg/L且Cd≤0.1mg/L且As≤0.5mg/L,总量浓度介于敏感用地清理目标值和非敏感用地清理目标值之间的受污染土壤。
7、生态拦截(L)土壤是指现状为山林地的非敏感用地区域,土壤浸出浓度Pb≤1.0mg/L且Cd≤0.1mg/L且As≤0.5mg/L,总量浓度Pb>600mg/kg或Cd>30mg/kg或As>60mg/kg的受污染土壤。
(二)工程量
清水片区治理工程量见表1
注:()数据为考虑10%不可预见土方量,不可预见土方量仅考虑对地块进行扰动的地块,即异位稳定化/固化地块,异位阻隔填埋地块,换填地块,原位稳定化+生态恢复地块,生态修复块、生态拦截地块因不对受污染土壤进行开挖,不计10%的不可预见土方量增加量。
YW:表示采用异位稳定化/固化技术路线治理的地块;
YG:表示采用异位阻隔填埋技术路线治理的地块;
H:表示换填至规划非敏感用地技术路线治理的地块;
铜霞片区治理工程量见表2。
注:()数据为考虑10%不可预见土方量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本次两个片区的治理方案更新,总体采用的治理措施均在原“世行环评”的措施范围内,施工期的产污环节,在“世行环评”中均有论述。本报告重点关注路基回填和换填等的环境影响。
(1)在实际生活中,路基整块受雨水冲刷与浸泡,在酸雨多发地区,还受pH较低的雨水冲刷和浸泡。本项目回填的路基存在被浸泡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2)用于换填处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两类:经改良的换填污染土壤耕表土和换填污染土壤非耕表土。换填法没有减少污染物的总量,而是转移污染土壤,在转移过程中存在发生污染扩散和二次污染的风险。
三、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本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可查看附件公示的全本报告书。
四、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本报告作为《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株洲清水塘区域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中清水、铜霞两个片区场地详细调查、施工设计的更新文件,对两个片区修复方案更新带来的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等进行更新。更新后的实施方案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只要在项目实施和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好世行相关环境政策要求和严格执行国内的“三同时”制度,保证各污染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将项目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株洲清水塘区域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清水、铜霞片区更新项目”的建设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评报告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报告书全本链接附后,公众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联系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工作人员以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对建设项目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建设北路521号
联 系 人:王莉丽
联系电话:563407096@qq.com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名称: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沈工
邮件:16242528@qq.com
电话:13451890345
六、公众参与方案简述
本次项目更新的环境影响公众参与的工作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1、 在株洲是政府网站网络媒体公示;
2、 在各社区张贴公告。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受该项目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关注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如下:
1、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程度;
2、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的看法;
3、对施工期环境影响的认可程度;
4、对运营期环境影响的认可程度;
5、对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认可程度;
6、对项目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7、对项目建设最关心的问题;
8、对拆迁安置的意见;
9、是否同意项目建设;
10、对建设项目环保工作的预期。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敬请广大公众参与意见,以书面、电话、电子邮件形式均可。
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