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棚改工作正式启动,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走过了六十多年风风雨雨,这里承载着数万人的回忆。
清水塘老工业区范围内,老旧社区、城中村、棚户区较多,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行走在清水塘旧街道、老社区,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很多居民还保留着上世纪留下来的老物件。株洲新闻网记者实地探访清水塘棚改区深处,用镜头记录那些曾经的印记。
自制“小花园”
红砖房宿舍,是老工业区内的一道风景。
来自上世纪的小人书
粮票
门、窗
木质窗户
棚改户大都没有独立的厕所浴室,住户的如厕洗澡大都在这样的公共厕所内。
清水塘路边的一个木桶,在现代家居里面已经很少见了。
小人书
生锈的吊扇和木质的黑色储物箱。
一棚改户家中的海报。
一户已经腾房的棚改户家中,木质的橱柜和斑驳的墙壁。
蒸笼
住户们自制的“过道灯”